【乌海日报】塑造阳光心态引领健康人生
【乌海日报2012年8月27日】五年来,乌海学院坚持每年举办一届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学生心理剧大赛;坚持每年举办一场学生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坚持每年组织一届心理电影展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身心健康的“阳光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五年来,乌海学院心理咨询室共接待学生来访200多人次,针对新生适应期、考试增压期、就业浮躁期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有效地预防了多起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2008年,在自治区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乌海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2009年乌海学院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王水仙副教授2009年、2012年两次荣获“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她撰写的论文《高职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调查及干预机制研究》和《走出自卑,舒展自我》连续荣获2011、2012全区普通高校学生工作优秀论文评审二等奖。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为乌海学院的文化提升、校园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构建心理教育网络 让阳光永驻心间
乌海学院建校初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就被提上了院领导的议事日程。由学院党委牵头、学院统一安排布署,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工作,2007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批准成立。《乌海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乌海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两个文件随后出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工作计划中的重要部分,那时起就已经纳入学生工作的专项考核体系之中,并构建起 “学院心理教育领导小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五级心理教育工作网络。此后,学院又成立了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宗旨的大学生心理协会,共同有效地预防了多起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排除了心理危机和潜在隐患。
根据工作需要,乌海学院及时调整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成员有学院领导、学工处、团委,保卫部门负责人和各系学生工作负责人组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坚强保障。学院党委每年都专题研究学生管理和心理教育工作,并定期听取汇报,特别是今年学院又加大投入,新增了心理沙盘室、心理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心理咨询、诊断用房及设备,并配备了相应的软件系统。软、硬件设备的加强在帮助学生解决其心理困惑、促进其成长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重从“心”沟通 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有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受恋爱的情感危机、就业压力和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等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了高校学生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此,乌海学院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座谈会、心理书签制作大赛等。学生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特殊性和隐私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学院强调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心与心的交流,因人而异地帮助那些需要心理抚慰的大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宣泄、交流以及正确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平台。乌海学院通过多渠道心理教育模式的建立,加强院与系之间的沟通、系与系之间的协调、系与班主任之间的配合,把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针对许多学生存在人际关系能否恰当处理和如何正确对待恋爱的心理问题,除科学教育和个体心理疏导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们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开展有奖问答、观看心理电影、排练心理剧、聆听心理讲座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活动内容紧贴大学生校园生活,针对性强,起到了良好的减压和疏导作用,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目前,活跃于乌海及周边地区各企事业单位的乌海学院的历届毕业生,因有较好的适应和沟通能力,加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口的专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在乌海学院,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已初步建立,心理健康文化环境不断优化,乐观向上、团结友爱、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张佳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