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0473-2616100 校园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要览>校园时讯>详细内容

新闻要览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28 08:18:03 点击数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加强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对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内蒙古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专业涵盖化工、建筑、机电、电力、采矿、管理、教育、医学八大门类40个专业,是我区高职院校专业较为综合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建设示范校的重要指标之一,把就业工作纳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坚定实施“一把手工程”。

2015年时逢史上“最难就业季”,学院各部门通力合作,千方百计服务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稳定。

一、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  就业率   

2015年学院毕业生总数850人,涉及六个系22个专业,截止2015831日,学院共完成就业派遣794人,就业率93.41%。其中:化工系99.15%;矿业系95.59%;管理系94.41%;建工系96.68%;机电系93.30%;电力系78.76%

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为:协议就业71.06%、劳动合同就业9.67%、升本1.41%、其他就业0.12%。毕业生在乌海当地以及周边工业园区就业的比例75.16%,回生源地就业的占24.82%

专业对口率84.12%,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5个百分点。

毕业生起薪点2200元,与上一年度保持一致。

毕业生较多的会计与统计核算、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应用化工技术五个专业,就业情况超出预期,就业率分别为:93.98%94.31%95.65%96.83%98.41%

(二)  就业流向

1.就业地域流向

学院毕业生就业地域及流向主要集中在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的工业园区,特别说明的是多数自治区东部地区的学生也选择了在这些地区就业,返回生源地的学生比较少,原因是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密集,用工需求大。可见,生源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域的重要因素。

2.就业单位流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中,升学(0.9%)、企业单位(91.72%)、灵活就业(0.30%)、事业单位(1.67%)、部队(0.08%)、自主创业(0.16%)。

    可以看出,毕业就业单位流向,企业所占比重较大,约占就业研究生90%以上;这种就业流向结构契合了社会需求对学历层级的要求。

3.就业行业流向

    毕业本就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化工企业(39.41%),装备制造企业(12.36%),服务业(40.63%)。符合学院办学服务社会的宗旨。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具体分析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按专业门类分为七个教学系部,分别为化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矿业工程系、管理系、素质教育部,就整体状况来看,初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主要分布在化学工程系、矿业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系等专业,电力工程系等长线专业初次就业率相对不高。

   例如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选煤技术等几十个专业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有些能达到100%。一些专业的一次就业率未能达到80%,但其就业质量较高,例如:电力工程系的专业,主要是因为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涉及的企业,招聘流程较长,程序多,造成了签约周期较长,影响了就业率的统计。

各个系部的就业单位流向同质化程度并不高,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征,这与各个系部办学特色、行业依托有明显的差异性相吻合。结合校园招聘活动和对社会需求的感性认识,各系部情况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管理系和建筑工程系的总体就业需求不占优势,学生就业质量分散化程度比较高。多数专业就业流程较长,学生就业隐性化程度较高,在求职过程中同比难度较大,尤其是建筑工程系毕业生就业难度相对较大。

三、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学院整体就业情况以及对各系部就业情况的分析,结合近年来的相关就业数据分析和工作总结,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毕业生就业展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1. 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就业压力持续增加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宏观就业形势仍面临经济转型、放缓,有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的双重压力。

2.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供求关系不平衡。

首先是各专业之间就业情况差别较大,化工、机电等技术操作型专业,社会需求较为旺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余地较大,相对轻松,而电力、建筑等专业,有针对性的需求较少;其次是受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化影响,毕业生在就业流向上,还多趋向于到发展情况较好的企业就业,到艰苦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总体人数比例还比较低。

3.以校园招聘活动为主体的高校就业市场,依然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据调查和统计,每年有占总量85%的毕业生是通过这个渠道找到工作的。针对2015届毕业生,一年来学院共举办各种大小型专场招聘会30余场,接待用人单位80多家。举办了2015届毕业生冬、春季两次就业供需见面会,有60余家单位到会,参加招聘毕业生1000人次。在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为乌海市本地区待业的毕业生以及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顺利完成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

4.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观念存在误区,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重点或者主要关注的因素基本集中在个人前途、福利待遇等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功利性倾向明显。据调查,有2/3以上的毕业生在择业时,就业单位首选国有企业。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小微企业、艰苦行业等基层就业;过分追求就业地域、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体制内就业渠道吸纳数量和比例都在减少,中小民营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却常常苦于招不到人。因此加强就业指导和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引导学生到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把个人理想与企业需要统一起来,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施

㈠ 组织领导

⒈ 建立健全就业制度,切实加强服务理念

2015年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责》、《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等相关制度,按照《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及奖惩办法试行条例》、《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细则》。对照相关制度对学院各系部进行了考核并奖励。就业工作考评机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各系部及教师积极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⑵学院就业部门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参与学院教学改革,把握企业工种、人数需求,实时反馈,成为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招生计划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⒉ 领导重视,健全队伍,有力保障就业工作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坚定实行“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多次下系部调研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现场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㈡ 条件保障

⒈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符合师生比

2015年,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成员共14人,专职就业指导教师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6人;兼职就业指导教师7人,其中1人为心理健康指导教师。

⒉ 不断加强就业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学院组织专职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已形成制度。2015年学院组织教师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示范课培训》,提高了就业指导队伍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服务水平。

⒊ 保障就业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2015年就业经费预算占全院学生总学费的2%以上,并且足额拨付了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⒋ 加强硬件条件建设,完善服务设施

  招生就业处逐年加强硬件条件建设。现设有常设的毕业生就业招聘洽谈场所、就业信息与资料查阅室、毕业生档案信息管理室等,设备齐全;2015年学院为招生就业处与乌海市移动公司联合开通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将用人信息发给广大毕业生。

㈢ 服务指导

1、本年度招生就业处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正式或非正式会议

10次以上;

2、处室成员能够掌握最新就业政策并指导各系做好毕业生

相关工作;

3、本年度招生就业处针对2015届毕业生组织了职业规划问

卷调查、简历制作大赛等活动。

4、本年度招生就业处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大型招聘活动,每次参会企业都在50家以上,为学院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共计2000多个,签约人数在300一个以上。另外,招生就业处与教

学系部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10场以上,提供岗位200多个。

5、招生就业处专门建立了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手续办理、就业指导咨询等服务机制,耐心细致的为毕业生讲解有关政策,

接受毕业生咨询数量达500次以上。

6、招生就业处历来对筹划下一步工作具有优良的传统,针对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离校就业工作,201510月就开始部署,分别将2016届毕业生情况进行资格审核,于20151123日邀请了30多家企业召开了招聘会,目前已有近200名学生

通过招聘会找到了工作,并已入职。

72015年招生就业处根据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安排,分别派出三个批次,五名以上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以及会议,为学

院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最新信息。

82015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招生就业处定期走访用人单位,在三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新拓展了“中钰镁合金轮毂公司”、“阿拉善速8酒店”、“ 乌海黄河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合作企业,为毕业生就业开

辟了更加顺畅的渠道。

9、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及时发布用人信息,并与教育部“大学生一站式服务系统”进行了主页链接,还与市人才交流中

心举办“首届毕业生云招聘活动”,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成效。

10、学院大学生创业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初建成效,经学院研究于201512月初开始,招生就业处牵头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基地”。即将引进成熟的大学生创办企业6家成为引导,在校学生“自主创业协会”参与的创意、创新、创业团队,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学院将办公楼A区一楼分配给学生创业机构使用,对学生创业意

识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㈣ 就业指导课建设

本学年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工作在教务科技处的整体安排下,重点围绕指导思想、改革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积极完善教研制度,深化就业创业教学课题

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在课程教学上,全体教师能爱岗敬业、认真组织教学,本学期承担了全院2013级、2014级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模式上,结合以往的经验,仍然采用分专题、分模块的教学方式,学生反映的教学效果效果良好。在授课方式上,教师还是主要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讲授,但能较好的结合案例、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能较好地、形象地向广

大学生讲授相关政策和就业

技巧,无教学事故发生。

2、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定期举办相关教研活

动,集体研究课程建设与改革,本学年举办各项活动5次。

3、在教学研究上,各教师能积极参与科研。目前,部分教师已开始了相关课题的申报,申报了自治区科协“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课题,教师积极发表了系列学术论文,冯永胜老师的《大

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获得科研三等奖。

4、学院教学系部负责的大一新生职业规划课程,教研室能够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指导并配合系部做好大一新生职业规划课

程建设工作。

5、教研室在招生就业处领导下,组织2015届毕业生举办“个人简历”制作大赛1次,与学院团委合作举办求职考试培训报告会2次,邀请市工商联合会举办关于市场新政策的报告会1次。

㈤ 工作规范管理

1、工作规范

学院规范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程序,严格执行教育厅关于办理时间、条件等要求、规定。并将相关规定向毕业生解答,接受毕业生监督,2015年无学生因就业工作上访。

学院及时上报毕业生生源、就业方案、就业进展情况,及时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按时参加会议和培训,及时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工作安排。

2管理规范

招生就业处分门别类将相关文件进行归档,可以随时便捷的查阅,。设置毕业生档案信息管理室,严格建档要求。杜绝毕业生自带档案现象。

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需求信息、联系方式等。

认真登记档案、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登记表等材料的领取、收发情况。

五、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毕业生就业的优劣是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学院一贯重视该指标对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反馈和预警作用,建立了完善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

(一)将各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数据,作为每年调整招生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设定的依据之一。

(二)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每年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上门调研等方式,征求各企事业单位、校友、相关机构等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完整报告。反馈到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作为社会对学院人才培养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将毕业生质量和学校人才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合理微调和改善。

(三)毕业生典型案例

创业典型:王凯,学院2012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1993年出生的他来自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旗双龙镇木头湖村,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姐姐,家里靠种地为生,收入一直不稳定。父母岁数都大了,身体也不好,他和姐姐又都在念书,花费很大,他在学院上学期间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并且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校期间还担任着学习委员,同时也加入了进入了学生会的宣传部。连续三年荣获院级优秀学生干部,院级励志奖学金。20014年代表学院参加了全国建筑装饰技能大赛并荣获二等奖。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让他提前做好了职业生涯的规划,目前正在筹划创业,成立了自己当老板的“装饰设计工作室”,业务包括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家装设计等,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是他良好道德修养、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勇于挑战的性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相信他的职业规划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专本斜街典型:邢亚东,出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学院上学期间担任2012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班班长及学院社团联合会外联部部长并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严格要求自己,2013-2014连续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5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作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班的班长。工作上,他积极配合老师,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同时,为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使大家能够更好的融入这个大家庭,他举办了很多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系部中,他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及乌海职业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2013年分别获得了谁的青春不奋斗征文大赛一等奖、科技发明大赛“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挑战杯“优秀奖”等荣誉。在2015年毕业时,通过考试,成功的升入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段进行学习。
    
就业典型:赵泽宇,出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进入大学以来,他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期间担任12级煤矿开采技术一班班长,矿业系学生会主席。曾在2012年获得主持人大赛最佳人气奖,“好声音,翼起来”歌手大赛乌海区最佳歌手奖。2013-2014连续获得了乌海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学院“学风建设活动先进个人”、乌海学院“十大青年学子”等十一项荣誉称号。并且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在赵泽宇的身上,我们看到一名莘莘学子的道德素养,看到一名大学生应有的基本品质,以坚强的意志脚踏实地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学习上的坚毅、工作上的认真、生活上的节俭、思想上的积极地都无时无刻不激励着身边的同学。在2015年毕业时,通过学院的校企合作招聘会,凭着自己的努力顺利进入内蒙古伊泰集团宝丰煤矿工作。
    2015
年,学院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85%以上就业信息由院系两级就业信息平台提供,80%左右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单位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75%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95%的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质量给予了满意评价,对毕业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水平评价较高,认为我院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工作态度认真务实、理想信念坚定、实际动手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并且能力突出。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我院就业工作表示满意。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高。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2015/12/31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