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党委书记刘洪运给师生作“十个全覆盖”工程专题报告
9月23日至24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洪运参加了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组织的高校党委书记和思政课教师代表观摩考察包头市农村社会事业“十个全覆盖”工程活动。根据高校工委的要求,10月13日下午,学院召开形势与政策教育报告会暨“十个全覆盖”工程专题讲座,刘洪运书记作主题报告。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副处级以上干部、党总支书记、部门负责人及全体教职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代表近300多人聆听报告。
刘洪运的报告分五个部分,一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背景;二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主要内容;三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四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意义;五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的新要求。他在报告中指出,2013 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为了落实好中央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于2014年1月14日召开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意义深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党和政府向千家万户送温暖的民心工程;是体恤民情、顺应民意的民生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发展工程;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强基固本工程;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要站在内蒙古发展的历史角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政治高度,审视和进一步认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性。十个工程包括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这“十个全覆盖”,涵盖了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了需求和可能,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着重承诺。
刘洪运指出,全区各地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美观大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农牧民住上了崭新的砖瓦房、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他们文化活动有了场所,户户通上了电,电视频道多,校舍更安全,购物家门前、小病不出村、老年有保险,美丽、生机盎然的塞外乡村牧区,到处洋溢着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激情与活力。广大农牧民都赞不绝口的说:“十个全覆盖,幸福全覆盖”。
刘洪运指出,“十个全覆盖”工程使“三农三牧”问题由认识转到实践,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了服务网络和办事制度,改善了干群关系,改进了干部作风,形成了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使美丽乡村建设与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举,真正把中国梦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
刘洪运强调,我们学院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严格遵守“三严三实”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主动在“十个全覆盖”外延建设方面下功夫,献计出力。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按照学院新校训“崇德乐学、尚技强能”的内涵要求,紧密结合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增强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能力,送教育下乡,送技术下乡,送文化下乡。同时,要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宣传工作,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政策。广大教师应当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觉强化教书育人意识,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广大学生要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苦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拓宽知识层面,了解社会现实需求,做好人生规划,澄清职业生涯目标,脚踏实地,融入火热的社会生活创业创新,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刘洪运指出,我们要学习借鉴“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中的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认识到所肩负的重任,做好本职工作,全力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和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文字、摄影/陈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