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0473-2616100 校园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要览>校园时讯>详细内容

新闻要览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二一”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05 10:50:20 点击数量:

摘要: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改革,开展了“三二一”项目导向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系统设计了理实一体的课堂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的递进式实践教学,实施双导师全线跟进式的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推进一组项目贯穿核心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学管理,历练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三阶段递进;双导师;一组项目;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深化高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特殊重要作用。2007年,我院入选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2010年经教育部、财政部验收通过。我们在示范校建设及建设后期阶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开展了“321”项目导向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经过教学应用与持续建设,“三二一”项目导向实践教学模式得以不断完善,强化了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三二一”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概述

  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基本保障,也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平衡,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基本达到1∶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依然存在实践教学条件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制度与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制约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我院在认真学习、研究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在建筑类院校、建设企业及毕业生中开展广泛调研,积极探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三二一”项目导向实践教学模式,即:把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理实一体”的课堂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三个递进环节;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交叉施教,实施双导师全线跟进式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每一个环节都有一组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教学案例,以具体项目为导向实施教学。

二、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

  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建筑业市场拓展、产业融合、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的需求,培养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的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按照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进行对建筑企业开展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标准的基础,构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课程的框架,提出“理实一体课堂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三个递进式环节的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1.理实一体课堂训练。为了能够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我们在专业课程标准研究制定过程中,认真分析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分配原则、教学地点选择、教学实施策略与手段、学习考核形式和要求。以我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为例,我院开设22门职业能力课程,其中理实一体课程有13门,每一门课程均有详细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要讲重点、难点,尽量做到少而精,加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不但为高职师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还可以利用其实训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购置实训设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等,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建筑产品的体积庞大、不可流动、生产周期长、投资浩大等特点导致土建类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难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实现真品真做。目前,我院工程测量、工程质量检测、工程招投标、工程计价等课程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真实训练,工程施工类课程模拟仿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顶岗实习。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一规定既符合高职院校教学大纲的教学安排,又有利于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使高职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此项安排也是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我院根据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地区无霜期短的气候特点,将顶岗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完成,即初级、中级、高级阶段。

  4.“双导师全线跟进式”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管理效果,学院实施“双导师全线跟进,点面结合分段考核”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在课程开发与课程标准制定及在理实一体课堂教学中,校内专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企业教师发挥辅助作用。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的培养,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年,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工程管理、项目咨询、工程设计等具体专业技术服务。校内生产性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在教学中发挥同等作用。实训时间的安排、学生分组、任务单的制作、实训规程制定、实际操作环节的指导、成绩考核等环节均有两个老师共同研究、相互配合完成。顶岗实习,由于岗位种类多、实习基地分散,专任教师一对一辅导的难度大。学院按照学生实习地点的相近原则,对实习学生实施分组辅导和管理措施,专任教师通过电话等辅导方式跟踪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答疑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难题,定期到实习基地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5.工程项目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主要阶段。我院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开展大量的企业调研,分析以上基本建设各阶段的不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由此选择和确定课程名称及课程内容。所以,在同一个专业课程体系内的各门课程的设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渗透性。在实践教学三大环节中,每一个环节,我们力争用一个典型的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导向,把学习和工作同步起来,从工程项目可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开始,对招投标书的编制、工程计价、施工策略和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操作、工程质量的检测等许多课程都可以围绕着相同的项目开展。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了解项目建设各环节的工作,也有利于学生按照岗位标准来熟悉和掌握岗位技能,对毕业后适应职业岗位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