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骨干建设平台 安徽商贸老专业焕发新活力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创办于1912年安徽公学商科,迄今已有100年办学历史。多年来,学院会计专业的“一把算盘一支笔”的办学特色享誉大江南北,培养出的专业人才遍布江淮大地的各行各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如何保持传统老专业优势,让老招牌不掉色,成为学院内涵发展的重要课题。立项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来,学院依托骨干建设平台,坚持“四个合作”,引入会计行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创新并形成了“岗证赛”和“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三年磨砺,百年老专业再度焕发出了新活力。
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双向互动
学院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为主要依据,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多家企业深入合作,设立会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搭建应用型会计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共同制订和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年来,学院计划自筹资金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改造和新建校内实训基地,改建、新建12个实训室,已经建成一个拥有会计手工核算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证券实训室、理财实训室、ERP实训室、财经综合实训平台的现代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同时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空间,分别与20家单位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在“企中校”芜湖本源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芜湖市端木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由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每天指导学生,安排实训任务,纠正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加实习的学生每周完成周记,并由校内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和会计系共同评定实训成绩,学生的实训实习不再是校外的“无人照管”,实训实习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方共同育人,五层能力递进
积极组建由会计行业主管部门专家、企业单位财务一线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的“三方”育人团队,实现了人才培养主体由单一性转变为多样化,并在操作层面作出具体规定,做到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合作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创新“五层能力递进”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实施过程划分为五个学段,即理实一体化课堂学习阶段、课程模拟实训阶段、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和就业实习阶段。在五个学段中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从基本知识和技能到应用能力,从单项的业务操作技能到全面的职业能力,逐层上升,“饭要一口口吃”,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达到逐步提高,有效避免了技能根底不扎实的现象。
“岗证赛”,“教学做”一体化
会计专业教学团队集思广益,完善并形成了新的“岗证赛”、“教学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教学团队并不囿于微观层面即教学模式研究,在教学实施中把“岗证赛”、“教学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基于“岗证赛”、“教学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学业考试、建设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形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要求,教学团队对传统教学方法大胆扬弃取舍,探讨适合“岗证赛”、“教学做”的新教学方法,开发出五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学院连续四年摘得安徽省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桂冠,会计专业毕业生又成为当年众多企业青睐的“香饽饽”,毕业生就业率年均在98%以上,学生就业岗位稳定,收入水平稳中有升,就业满意度较高,企业用人单位整体评价良好。根据2012年麦可思公司提交的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会计专业就业满意度为63%,高出全国骨干校满意度11个百分点;就业率为98%,高出全国骨干校就业率4个百分点,保持了本专业在国内同行中的影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锦坤 供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