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海学院事业发展中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了谁”,最本质的问题是“依靠谁”,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践行”。作为学院领导干部,准确把握“三个定位”,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融入到学院事业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下面我谈几点认识。
一、正确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一是弄明白“为了谁”,才能把握前进的目标方向。
正确的工作目标定位是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宗旨,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共产党的宗旨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其它特殊利益,作为党员干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弄明白“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因此,“一切为了群众”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方向。我们出政策、干工作,必须要把群众观点贯穿始终,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上。
在乌海学院的事业发展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工作为了师生”,将广大师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广大师生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和尺度。努力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要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提高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和工作条件。
二是弄明白“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
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弄明白“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所以,“一切依靠群众”,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想问题、办事情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搞主观臆断,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来,一切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在乌海学院的事业发展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工作依靠师生”,要将广大师生作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依靠力量,要拜他们为师,问计于师生、求智于师生、取德于师生,在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社会服务等全方位内涵建设,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弄明白“我是谁”,才能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准确的工作角色定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好“我是谁”,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弄明白“我是谁”,真正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鱼与水”、“血与肉”、“舟与水”、“种子与土地”、“儿女与父母”、“仆与主”、“工具和使用工具”等的关系落实到实处。
在乌海学院的事业发展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正确认识“我是谁”。作为学院的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学院发展上来;要视师生为学校主人,始终摆正同广大师生的关系,做好师生的“服务员”。因为自己的角色是人民的公仆。只有正确定位工作角色,深入师生中了解情况,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工作上才能获得广大师生的支持拥护,才能站得牢、立得住。
二、明确“三个定位”,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作为乌海市惟一的高职院校,乌海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紧密结合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和乌海市“一个中心、两个转型、三个率先、五个乌海”发展战略,坚持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电大与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两翼;立足乌海市,面向内蒙古,辐射中西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人才;争取把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办学效益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的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今年是学院建校十周年,也是建设自治区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关键一年。围绕这个办学定位,如何以当前深入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我认为应明确以下“三个定位”。
一是明确工作角色定位。
乌海学院既是我市基层一线的事业单位,又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建设发展必须立足乌海,依靠乌海,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思路开展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专业设置上,要主动适应乌海及周边地区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需求,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要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根据我市二、三产业的发展需求,提供相适应的技术服务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在教学改革上,要以工作任务和问题为导向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改革,形成我院特色;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加大现有6个专业群及学前教育建设力度,同时,积极探索建设护理、旅游、书法等专业;在办学体制和机制上大胆创新,不断拓展和深化“政府引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同时加大学院内部制度建设力度,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要不断加大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力度和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力度,建设一流的教学实习实训场地和设施设备等硬件环境;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引进力度,在市政府支持下,积极探索打通教学与生产双向联通的用人机制和模式等。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通过传承包括乌海书法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味,树立精神样板,塑造人民满意的良好教育形象,充分发挥乌海学院在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和传承文明等方面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定位。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学院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不但要为广大师生员工谋利益,更要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此,在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一要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按照学院“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的办学育人模式要求,开展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落实工作;二要深化“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的办学育人模式,依托乌海市高等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深化与政府和各大企业的产学结合,促进学院与行业、企业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三要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引领,全面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以岗位职责和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使我院在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体系上有大的提升,为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四要扎实做好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整改工作,按照教育部评估专家反馈的意见,制定和落实学院人才培养评估整改工作方案,确保评估整改取得实效;五要全面推进自治区级示范校建设,按照教育厅的任务要求和学院的总体进度安排,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建设任务。
三是明确工作措施定位。
学院要按照“主体两翼”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做好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这个主体的同时,做强社会培训和电大开放教育两翼。尤其要加大对乌海地区社会培训调查研究的力度,抓好在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其它社会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设施和设备,创造良好环境,把学院建设成为融生产实训、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服务乌海市及周边地区产业的现代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切实做到让政府放心,让企业满意。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践行党的宗旨的主动性、自觉性,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我们时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三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为乌海学院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刘洪运)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