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十六:学院展开“群众需要什么,我能为群众做些什么”大讨论
3月13日下午,按照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安排,围绕“群众需要什么,我能为群众做些什么”展开大讨论。讨论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洪运主持。学院领导及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参加讨论会。
讨论会上,后勤保卫处处长刘青云、素质教育部主任安武、电大与成人教育中心副主任郭瑞峰、电力工程系副主任周红梅、管理系副主任高鹏飞、化学工程系主任王贤纲、矿业工程系副主任王福斌作了重点发言。
刘青云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谈到,要在后勤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中,切实走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有大局意识,克服困难,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精细化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安武认为,结合日常工作实际,要想做到服务到位,首先作为一名老师,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目前广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枯燥,不愿意主动参加学习,我们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做好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改革考试方式,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其次,作为一名系部负责同志,要主动关心教职工,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密切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个人获得发展机会;关注教职工个人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郭瑞峰谈到,通过参加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照检查,认为自身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就是要在本职工作中树立大局意识,尽职尽责,为同志们搞好服务工作。自己要尽快适应新岗位的工作,并且要不断学习,增强服务的本领。
周红梅说,作为一名非党员,通过和同事们一起学习、讨论,受益匪浅。“群众需要什么,我能为群众做些什么”,就是要:一方面服务师生,帮助老师解决各种困难,做好服务工作。抓好学生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他们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要树立全局观念,抓好系里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我院示范院校建设的软、硬件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改善硬件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双师素质培养,积极鼓励教师赴企业顶岗实习,通过会议、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快课程改革,做好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申报和专业建设、教材改革等重点工作。下大力气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做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人。
高鹏飞谈到,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对于“当干部为什么”的理解如下:首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实现前两项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和动机,这是我们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同志要掌握根本的一点:有责任感,这样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他说自己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深知教师们所想、所需,我们工作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关心教师们的诉求,提高服务能力。我们教师就是要准确把握“授人予鱼”还是“授人予渔”,争取做到“在不让人怕,走不让人骂”。
王贤纲讲到,“当干部为什么”是一个角色定位问题,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是一位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一要率先垂范,起好带头作用,二要强化服务意识,做好环节干部上传下达的工作,起到好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领导多沟通,多关心一线教师的诉求。密切关注招生形势和学科动态,多为学院和系部发展谏言献策。
王福斌谈到,要解决作为老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首先要清楚我们的专业是安全系统工程,搞好自己的专业,就要不断强化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本行业最新成果,不断增强授课的吸引力,要切实解决学生安全生产实践问题。二要多组织老师去企业调研实习,增强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作为老师,博学是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贾彦儒 报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