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0473-2616100 校园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要览>校园时讯>详细内容

新闻要览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转变作风 从做人开始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10 08:40:22 点击数量:

2014228,学院召开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学院党委书记刘洪运同志做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以扎实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学院高职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为主题的动员讲话,我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随即展开。

根据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办公室安排,学院副处级以上干部集中学习了“党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刘云山、赵乐际等领导同志关于教育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书记君,乌海市委书记侯凤岐关于教育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的讲话精神” ,还辅导学习了中央、自治区党委和乌海市委编印的学习书目。传达学习了中央、自治区、乌海市纪委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条配套规定及乌海市有关实施细则、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问题的意见等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观看《生死牛玉儒》《四风之诟》教育片。

通过这几天来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是党性教育的延续,是党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表现,同样也是我党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方针路线的自然产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的主题思想和目标同样是以人民群众为核心,最基础,最本质的出发点,就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结合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我对学院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温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当然,有了标准,不采用、不使用,再唯一、再最高的标准,也等于是白搭、空摆。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各项考核指标、措施、政策,都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二、做好本职,服务群众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2013618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重提群众路线,并且强调是党的生命线高度,可谓寓意深远,用心良苦。

坚守党的“生命线”,异常紧迫。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十八大部署的具体落实。同时,开展这次活动也非常紧迫、非常必要。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脱离群众的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党就会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改进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实现党长久执政的重大决策,可以说“正当其时”。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 “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离不开水啊!”“尊不尊重人民群众是根本态度问题,而不是方法问题或技术问题”。

邓小平同志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我们自己属于群众,但是我们不是群众,我们从群众中来同时也更应该融入到群众中去。

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人民群众信任党,支持党,拥护党。只有面向群众,为了群众。带着感情来做群众工作,视群众如亲人。只有从走群众路线,得到群众更多的支持,才能不断壮大我们的党。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一切为了群众,使我们党与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群众才是我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最基本的依靠力量,人民与党,血肉相连、休戚与共,不可分隔。这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一脉相承。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党兴民福,否者,两败俱伤。

在一个新时期中,认真的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服务群众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切勿在一片表态的声音中走了样,在一片落实的声音中落了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时期下的工作。

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这四组词都是动宾词组,都省略了行为主体,即主语“我”=“自己”。是内省为主。

照镜子是正视自我、发现问题。在思想和作风上照镜子,就是以党章为镜、以清廉为镜、以群众为镜。要对照这几面镜子,问问自己究竟能力够不够、作风正不正、工作实不实、为官清不清,知不足然后奋进。现在,很多党员领导干部要么懒得“照镜子”,只图安于现状;要么忌讳“照镜子”,明知有错也不改;要么是“化妆”之后照,照不到“真容”;要么是照哈哈镜,只见长处,不见短处。这样的照法,起不到作用,达不到目的。要瞪大眼睛往“实”处照、往“深”处照、往“小”处照,这样才能纤毫毕现、照出问题,才能修身正己、警钟长鸣。

正衣冠是改正谬误、行止有度。对领导干部而言,不是抖威风搞特殊,高高在上,说一口官腔,端一副官架,摆一身官威,而是要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像个党员领导干部,是否符合党章的要求,是否符合群众的期盼,是否比普通群众先进,经常性地正一正党性修养这顶“帽子”,正一正党员义务这条“领带”,上一上党的纪律这根“弦”。

洗洗澡是去污除菌、心地洁净。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这个“洁”就是思想和作风的一尘不染、干净整洁。要达到这个目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洁身自好,多给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洗洗澡”,去除一下附着于身体上、思想上、作风上的不实之“泥”,浮夸之“泥”,教条之“泥”,形式之“泥”,腐败之“泥”,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治治病是吃药打针、健康轻装。身体生病了,要吃药打针,思想和作风生病了,更要抓紧根治。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得“享乐病”;吃“特权饭”、住“特权房”、走“特权路”,得了“特权病”;有的甚至为一己私利,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得了“腐败病”。这些病,轻则害人害己,重则误党误国,一定要找出“病症”,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有病早治,无病预防,防微杜渐。千万不要执迷不悟,讳疾忌医,小病变成大病,由“疾在腠理”发展到“病入膏肓”,悔之晚矣。

在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列出危害了党的“四风”问题: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高度重视和警觉这些问题,说大点,是一种政治觉悟;说小点,是个人素质水平。“精神懈怠”就有对群众感情冷漠的问题,“能力不足”就包括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脱离群众”就是一个到底站在群众之中还是站在群众之上的问题,“消极腐败”就不仅是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了,更是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现在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交通方便了,反而离群众远了;通讯发达了,反而和群众交流难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水平反而降低了”。 说白了,不仅是一种水平问题,更是态度问题。

这四种危险现象和上面的四个动宾词组,都是个人修养的问题。但是否警醒,能否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就不仅仅是针对个人品格修养,还包括政治品格养成,不仅是党员对自我的一个要求,更是党组织对党员的一种考验,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合不合格、优不优秀的重要标准。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归根到底还是在落实上,见成效,也才有意义与价值。如果不能落实在工作上实践中,雷声大雨点小,“上面有病、下面吃药,领导有病、群众吃药”,此次活动就会变成“以一种形式主义来克服原来的形式主义”。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72召开的上海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暨工作会议上说:“四风”问题存在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而不是基层干部和一般党员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开展,带头转作风。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灯光不要总是聚焦在别人身上,自己“灯下黑”。一定要走群众路线,由群众点评,上级要尊重群众意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提法非常英明,这么多年来其实群众一直被权利关在笼子里,没有解放出来,权力又怎么能真正被关在笼子里呢?靠中央几位领导就能看管的住吗?不把群众解放出来,权力根本就关不进去,监管不了的笼子称不上笼子,那是摆设。是否是真正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那就是——是否转变了作风。

四、转变作风的主要任务,从做人开始

近几天,一张习近平冒雨视察武汉港区的照片引发广泛关注。照片中,习近平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工作人员了解物流等情况,雨水已经打湿了他的衬衫。这张生活感极强的照片迅速成为网友转载和热议的对象。人们普遍认为,虽然只是领导人行为上的一个细节,但传递着亲民、务实的政治风气。

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无论从出台的新规,还是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在传递的一个“信息”——转变作风。

有网友评价说,习近平卷起裤腿,自己打伞,“派头还不如有的乡长村长”。这一方面是对领导人亲民形象的肯定,一方面也是对领导干部克服官僚主义、转变作风的期望。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喜欢讲派头,高高在上,不肯把自己当普通人。鲜花仪仗,前呼后拥,迎来送往,社会观感很不好。也有的领导干部,未必是讲派头,而是习惯使然,没有意识。拎包打伞等生活细节,长期都是他人代劳。至于端坐有遮阳棚的主席台,让儿童在烈日下表演等现象,引起群众反感。

当然,这些日常细节,不是评判一名官员的唯一标尺,甚至不能算是主要标尺。群众对领导干部满不满意,是否认可,主要还是看他治国理政的水平,制定政策的思路,推动发展的能力。我们不能奢求领导干部是圣人完人,也不能牵强地把行事作风细节与其能力水平划等号。但是,我们更不能把二者截然割裂,认为领导干部只要抓大方向,照顾大全,大节不亏就行了,细节形象无足轻重,不伤大雅。“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都是大小之间的辩证。事实上,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都是从这些细节之处开始的。

领导干部必须要拘小节,言行的一点一滴都是政治形象,现代政治对官员的要求不同于封建政治,现代官员不是父母官,不是人民群众的看管者,他就是普通人,由人民群众授予权力,为人民服务。当下,人民群众对政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官员形象自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官员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所持的立场不一定与民众相同,但高高在上、言行举止官气十足,群众就会从这些细节来推断和猜想你的政治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打伞、冒雨考察的细节,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示范。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应从中有所悟、有所行,审视检讨自己的日常习惯,看看是否符合基本政治品质,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大千世界灯红酒绿,挡不住的风情,禁不住的诱惑。身处此间,我们更要经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初、慎终,知足、知责、知耻,不弄权、不专权,不越轨、不逾矩,守住政治生命线和道德、法纪底线,做一个大写的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刘海明)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