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与15家规模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新华网2013年5月24日讯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有效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为,校企双方采用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的方式,将学生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为企业人才(用工)需求提供服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也对专业课程开设、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学生实习、就业、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搭建平台。校方进行理论知识教育,企业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双方紧密结合、共同培养。真正为企业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一线技术员工;学院聘请企业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学院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还将企业作为学院教师的培训基地,派出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学院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管理咨询、营销策划等多方面的服务;企业与学院相互通报人才供给、需求信息,不定期进行人才信息对接,召开校园招聘活动。企业在人才招聘活动中,优先录用学院毕业生。
一直以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快校企合作步伐,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他们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及社会培训等工作,逐步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具有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方案以及部分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按成员近一半的比例邀请了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目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50%的实践教学课已实现由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完成。现已建成适应乌海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六大门类35个专业,形成以化工、煤炭为特色,电力、机电、建筑、管理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近年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神华集团、君正集团等开办了订单班,与63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66个校外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就业供需关系。与乌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3个工业园区分别开展了校地合作,正在向教学计划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过程校企共同监督、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毕业生校企共同鉴定的校企深度合作迈进。
据了解,签订校企合作的15家企业分别为:内蒙古美方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中生联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君正科技产业集团、黑猫炭黑泰和煤焦化公司、乌海锦达煤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重汽乌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内蒙古五湖泵业有限责任公司、乌海德晟集团、黄河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蓝星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源通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联合通信乌海分公司、内蒙古移动通信乌海分公司、内蒙古电信乌海分公司。
乌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于2011年12月成立,由政府搭台,全市有关职能单位、三区及规模以上企业、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为成员单位,旨在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使乌海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陈宇)
日前,乌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2013年年会召开,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与内蒙古君正科技产业集团等15家规模以上企业,就订单式培养、产学合作、学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设立奖助学金、企业员工培训、共建信息交流平台等方面签订新的校企合作协议。
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kjww/2013-05/24/c_115896465.htm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