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个日夜,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上下足功夫
四年两个月,1521个日夜。这是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奋斗历程,是学院发展壮大的过程,是每一位师生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2013年10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2013年度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的通知》(内教高函〔2013〕65号),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现在还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初立项时全体师生的欢呼与兴奋。在建设期内,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奋勇拼搏,用智慧和汗水书写自己的辉煌,扎实地走好了每一步。学院通过乌海市政府配套专项拨款、行业企业投入及自筹资金,投入7676.02万元,对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应用化工技术等六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教学管理制度、共享型专业教学平台、社会服务能力等10个项目进行了全面建设,并全部如期完成了既定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卓有成效。学院牵头成立了乌海市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机制,推进共享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效果明显。学院推行全员化目标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内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提高了教职工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学院坚持“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教学做一体”的办学育人模式,六个重点专业形成了“校企共育、教训融合” “课岗融通、技能递进”“一主线两阶段三方向”等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将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核心课程64门,建设院级重点课程22门,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75部,自治区级科研课题立项60项,发表论文617篇。学生在毕业时“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7.23%。
三是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卓有成效。学院制定修订了65项教学管理制度,出台了《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建立了校内四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引入了麦可思第三方评价机构,实施学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项目,有效保障了教学运行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是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学院投入584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建成了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制定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推行“1+N”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新模式,并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收录。教师获得国家微课大赛8个奖项,自治区信息化和微课大赛12个奖项。
五是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学院有18名教师成长为专业团队带头人,引进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18人,在重点建设专业实现了“双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51人,先后选派90名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924人次,重点建设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1.77%。先后有8名教师分别获评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立项建设4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六是教学基础设施及实训条件建设卓有成效。新建实训室55个,扩建实训室8个,建成有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室63个,建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室66个,新增校外实训基地46个,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21个。开工建设乌海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暨学院实训校区,投入资金9900万元,已建成建筑实训馆、工业展览馆、综合服务楼等。
七是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卓有成效。学院先后与江苏财经职业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区内外高职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借助呼包银榆经济区职业院校联盟平台,与经济区内36所中高职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培训各级各类人才44890人次,开展技能鉴定5776人次,对口支援中职学校联合培养学生1692人。完成校企合作科研项目35项,校企合作开发教材66部,开展技术服务50项。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在自治区示范校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拼搏奋斗的脚步不会停止,当前学院已把全部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上来,加强内涵建设,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决心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陈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