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介绍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智能采矿方法、智能采掘机械使用方法、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智能化开采工艺应用、智能采掘机械使用维护与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智能化工作面采掘施工、智能化采掘生产组织、智能通风技术管理、智能开采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专业建设
我院自从2005年成立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以来,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专业教学秉承“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理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重视实践性教学,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的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外有着良好的声誉,为乌海及周边煤炭行业企业培养了近千名应用型人才,毕业学生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部分学生走上了矿长、副矿长、总工等领导岗位。
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教师获得全国微课大赛二等奖1项、自治区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学生技能大赛自治区级优秀指导教师等各类教学奖励;立项建设或完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煤矿开采方法》、院级重点课程《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矿图》、《矿井通风》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教科研项目近10项,出版教材或著作5部,发表专利4项,撰写教改论文30余篇。
3. 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拥有煤矿开采技术、煤矿安全、矿井通风、采煤机模拟操作、掘进机模拟操作、煤矿地质6个实训室,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约300万元,在相应的生产企业已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有国家能源乌海能源公司公乌素煤矿、国家能源乌海能源公司棋盘井煤矿、乌海市帝安爆破公司等多个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实践、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专业教师队伍状况
我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2005年首批招生,2021年改为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是我院的特色和重点专业、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现有专业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4人,占80%,全部任课教师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3人,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基本合理。教学团队善于创新,勇于改革,一直在用心做学生的导师和朋友。
采煤教研室人员构成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毕业学校 | 学科专业 | 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孙有明 | 男 | 讲师 | 华北科技学院 | 采矿工程 | 教研室负责人,担任煤矿智能开采技术及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理论及实践的教学工作。 |
王俊 | 女 | 讲师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 | 担任煤矿智能开采技术及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理论及实践的教学工作。 |
郑雷 | 男 | 讲师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采矿工程 | 担任煤矿智能开采技术及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理论及实践的教学工作。 |
赵丽华 | 女 | 副教授 | 山西矿业学院 | 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 | 担任煤矿智能开采技术及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理论及实践的教学工作。 |
康虎林 | 男 | 副教授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采矿工程 | 担任煤矿智能开采技术及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理论及实践的教学工作。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