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

【德耀长河·善行乌海】化作春泥更护花——记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张海玲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29 16:01:23 点击数量:
  乌海日报2015年5月7日    说起张海玲老师,凡是她教过的学生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她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张海玲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用辛勤和汗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时期的职业学子。

2005年,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市招聘教师,张海玲老师通过试讲进入化学工程系任教。10年来,她始终以信息时代的教师为基准,在教学、科研、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丝不苟作教学

来到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任教不久,张海玲便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此,她大力推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把企业中各种相关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与专业课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向学生介绍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发展方向和热点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曾经,为了更好地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张海玲一个人承担起化工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的教学,通过亲自授课,张海玲不仅掌握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还为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奠定了基础。

教学之外,张海玲一直参与化工系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她严格按学院关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文件进行指导,并根据学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社会需求设计题目。截至目前,张海玲共指导过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技术、电厂化学、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四个专业5个年级的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平均每年指导学生20多人。

潜心钻研作教改

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助燃剂”。张海玲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岗位实际要求、国家职业标准三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三位一体”岗位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特点,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教学的过程。在教学实践方面,她主要采用“校内实训专周+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的教学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化学工程系老师,而且身担化工系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的重任,张海玲除了不断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和业务学习外,还积极追踪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推进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学生专业学习的教学新路子。

为制定出更合理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她多次到企业调研,组织企业专家召开专业指导座谈会,协助系领导确定符合本系相关专业就业岗位的短期、中期、长期人才培养目标。

聚精会神搞科研

张海玲认为,一个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要正确理解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除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为此,她在教学之外及时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目前,她已独立完成了十几篇论文的撰写工作,并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特别是近三年来,她独立完成了六篇论文的撰写,有四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同时,她还积极参与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负责并主持编写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训》都被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教材,并公开发行。

从事职教工作十年来,张海玲不仅以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艺和高尚的师德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还以其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学院教育教学作出了贡献,书写着一个职业教师的光辉人生。(记者 刘晓龙)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