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职业”特点,深化“实践导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机电工程系2023年春季学期公开示范课
一直以来,机电工程系紧紧围绕服务内蒙古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人才需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实践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常态化开展“经验交流、学习提高、创新突破、文化传承”公开示范课活动,近日,孙晓燕和常宏两位老师分别主讲公开示范课。
孙晓燕老师是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乌海市和学院两级优秀教师,是“信息技术”公共课课程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孙老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运用炉火纯青,技艺娴熟,教学风趣,教态端正,课堂非常活跃。本次主讲网络传输层、传输层通讯、传输层协议及其应用,是晦涩难懂的知识和难度较高的技艺,孙老师以项目为引导,以工程实践为目标,轻而易举就把学生引入传输层网络微观世界,让学生在操作中领略微观世界信息通讯的技术和知识。
常宏老师是年轻教师的代表,负责“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课程建设,该课程团队是2023年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被推荐参加自治区教学团队竞技。本次示范课主要展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如何组织实施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和评价。常老师从任务布置开始,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并对工业机器人操作的安全事项予以强调。学生进入实操考核环节,任务明确,操作规范,编程熟练,精准调试,完成操作后,学生规范整理工具,复位工作台,清理工位卫生,圆满完成考试任务。任课教师细心考核每一个环节、步骤,对照标准,精准判断每一个操作步骤,评价每一个分值,最终统计出综合分数。
本次公开课是本学期“课堂革命”教学改革成果的缩影,也是阶段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总结。本次公开课紧扣职业教育改革目标,立足我系职业教育实际,突出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探索实践“工学交替”育人模式,深化“实践导向”育人模式改革。
各教研室都在本教研室内组织开展交流研讨,并把经验成果纳入假期课程建设和后期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计划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