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课堂革命”要义与要径,深化“实践导向”育人模式改革
4月6日下午,机电工程系召开党总支委员会2023年第2次集体(扩大)学习暨课堂革命和工学结合教学方法经验交流,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和教书育人工作。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学习了教育部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重大举措和《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与意见》,准确领悟了课堂革命的目标要求和重大意义,准确掌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会上,中德先进职业教育项目培训教师和典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示范教师做了经验交流。
王林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项目培训情况,并对“双元制”育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读。SGAVE项目旨在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的技术和经验储备,按照“双元制”模式要求,中德联合开发和实施适应我国国情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精品项目,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双元”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培训主体、两类教师、两个身份、两种教学内容、两种教材、两种实施方式、两类考核、两类证书的合作育人机制。双元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动手在学校与企业分别展开的教学模式。
张学芳老师以《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双元制”育人主要的十二种教学方法,包括:任务分类和结构排布发法、轴承法、靶心法、站点法、书面交流法、符号图案法、学习速度二人组法、分歧法、滚雪球法、地毯法、小组重组法、行动导向法,对每一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贴心的整理了这些教学方法的案例资料发给了每一位教师。张老师的学习经验是不断进取,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持续提升个人能力;要学会欣赏学生;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马静老师以《PLC与工业自动化系统》课程一个教学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现场展示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堂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教学单元从2分钟的任务导入、8分钟的知识链接、10分钟的任务分析、n分钟的任务实施、5分钟的总结拓展,一个完整任务单元,全过程突出了实操训练,突出了学生的“做中学”,创新性地把行动导向的认知、咨询/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控制、评估/反馈/记录的完整流程运用其中。主要教学经验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坚持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会议对“课堂革命”的实施路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 张露颖、于志宏发表的《高职教育课堂革命的要义、要素与要径研究》论文),理清了“课堂”“革命”两个概念,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的基本特征,搞清楚了高等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关键要素、基本思路和实施要径。“课堂”无处不在,什么课程适合在什么地方上,这就是课堂。“革命”需要从新时代需求出发,重新认识课堂、构建课堂、发展课堂、提升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要结果。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必须站在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打破传统“教与学”的机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突破教材的限制,科学设计评价体系。“课堂革命”的关键要素是教师、课程、教学、学生、评价、制度,教师是实施主体,学生是生成主体,课程是载体,教学是过程,评价是导向,制度是保障,这六个维度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课堂革命”的基本思路,一是要变“学科课堂”为“育人课堂”,深刻认识所有课程的社会属性和情感教育价值;二是要打破指向群体的班级讲授模式,创设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化课堂;三是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三教中心”模式,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四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创设技术赋能的E时代课堂。
高职课堂革命的实施要径关键是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主动,占据“C位”。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空间,实现“先学后教、精教优学”;依托产学研平台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使得“学为主体,师退生进”;通过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服务学,以学助教”。为了达到教与学的转换,必须从教师能力、课程建设、教学设计、评价体系、政策支撑四个方面完善体制机制,为课堂革命保驾护航。
会议最后对下一步课堂改革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着力提升教师能力,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三是编写“工学一体化”教材,四是转变教学环境,五是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会议决定,自本学期起,系全部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全部B类课程必须实训室授课,全部课程教学过程线上留痕,全部课程采用无纸化考试,全部课程建设校企合作课程,上述工作5月下旬集中验收,对未按时完成课堂改革的课程,课程负责人秋季学期不再安排课程,鼓励转岗。会议决定启动校企合作高职新型教材编写工作,要求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每人主编一本校企合作高职新型教材。
用户登录